欧洲观感

  我们一行8人(亲属团)从6月19日出发,(7月4日回国)。由浦东机场到第一站—德国法兰克福(不足百万人口):从战后一片焦土上开始植树重建,其特色是整个城市湮没在一片森林之中,这里是进出欧洲的中转站。
听说全欧洲就德国高速是不收费的,故所有的大型货车都尽量绕道德国,但途中未见堵塞现象。
慕尼黑:市政厅(哥德式建筑)—其外观装饰富丽堂皇,新天鹅堡—犹如人间仙境!
从城市到乡村,德国给我的影象是安宁、优雅。
我们的驾驶员已60多岁,但体魄强健,据导游说:“德国人退休后大多再找工作,但只是作为一种体能运动(不差钱)”。她还说:“这里没有顾客就是上帝的概念,因为工作和不工作收入相差不大,他们把工作看做是为社会服务,所以不管你在购物还是吃饭等凡是得到接待的都应该表示感谢”。
如果有人说欧洲发达国家已疑似“社会主义”的话,那么德国这个马克思的故土岂不是已率先进入了“共产主义”?(1.德国仅7000万人口,且普遍素质较高。2.这个缺少竞争的机制能持续多久?)
威尼斯—海天一色、美轮美奂,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江南水乡!
·罗马(露天博物馆)随处可见的古罗马遗迹,其规模宏伟令人震撼!
·米兰—哥特式教堂和斯特卡拉歌剧院让你大饱眼福!
·尼斯—地中海沿岸的美丽弧线:碧海蓝天、一湾沙滩,人们在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空气、阳光。漫步于“英国海滨大道”体验悠闲自在,沿岸的近代建筑令人赞叹不已。据悉:这里原是英国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18世纪中期)开始修建的,专供大批患有肺结核等职业病者在此休养。
·里昂—法国第二大城市,也是邓小平勤工俭学呆过的地方,这里的纺织业起源于14世纪,18世纪由于纺织机械的发明改变了手工作业的方式,同时得力于众多银行家的介入,在其最需要资金支持的发展阶段予以及时援助,从而使这里的地方工业迅速形成规模效应(现今中国的银行所奉行的均是零风险机制,也就无需银行家了)。
欧洲之美,美在古典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正如“内尼托罗杰斯”(意大利米兰人)所说:“小到一把勺子,大到一个城市,都应该是经过设计的”。他所谓“设计”一词,我的理解:1、应属精心所致,甚至不惜毕生心血。2、也不仅仅是为满足实用功能方面的需要,还要力求艺术上的升华以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一路过来眼前的现代建筑造型时尚、色彩各异,窗沿、阳台以及目光所及的每个角落无不布满鲜花,所有加油站,服务区经其刻意装饰而无一雷同,令人赏心悦目!
高速行驶的货车—篷布整洁一新、喷绘着各种图案(没有一部是灰头土脸的)简直成为一道道流动的靓丽风景线!
巴黎铁塔、卢浮宫、凯旋门、等名胜古迹系我向往已久,观后大有不虚此行之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或许他们的今天就是我们不远的将来!
在法国我们也碰到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1.在里昂的宾馆门口有两个人硬要挤进汽车,被轰出后发现导游的包已被抢去。
2.在赶往巴黎的途中被收费站耽搁了2个多小时(排队等候)
3.巴黎铁塔的夜景由于导游没安排而被错过……也算留一点遗憾吧!


杨益君(江南公司董事长)
2013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