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装备行业30年

我国制药装备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全国只有制药装备制造厂27家,且全部为实力单薄的小厂,只能生产39个品种、98种规格的产品,相当于国际上20世纪40-50年代的水平。1978年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后,对全国制药装备行业实行统一规划管理,但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速度远不能满足我国制药工业发展的需要。1985年以前,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严重,压片机、水针灌封机等关键制剂工艺设备的供求比小于1:2。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七五”后期,制药装备制造企业增加到180家,可生产原料药机械与设备、制剂机械、饮片机械、制药用水设备、药用粉碎机械、药品包装机械、药物检测设备及其他制药机械与设备等八大类635个品种、规格的产品,泡罩包装机、高速压片机、碟片离心机等一批产品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1985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一些军工单位及其他行业企业、地方企业、科研单位的进入,给制药装备行业带来了生机。人才引进、质量管理、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方面,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已拥有制药装备制造企业400余家,可生产八大类1100多个品种、规格的制药装备产品。不仅基本满足了我国制药、保健品、食品等行业的需求,而且还出口到美国、印度、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
全国开展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及中药现代化政策,为我国制药装备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不仅制药装备的制造厂家数量以及产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迅速增加,更重要的是产品的技术水平、质量水平以及全面贯彻GMP等方面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我国制药企业贯彻实施GMP提供了大量的先进设备。
我国现有制药装备制造企业800余家,可生产八大类3000多个品种、规格的制药装备产品,代表20世纪90年代末水平的产品占主导地位,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年产值超过150亿元,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药装备大国。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不断与时俱进,1998年各工业管理部门全部撤销,新组建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不再具有管理制药装备行业的职能。此后,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协会章程,传达并贯彻政府的方针政策,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会员单位的愿望和要求,出版刊物,建立网站,组织各种技术交流会、研讨会、培训班,努力开拓国内外药机市场,组织起草产品标准,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为推动我国制药装备行业的发展,为我国制药工业实现现代化以及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做了大量工作。
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举办的每年两届“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造了良好平台,至今已举办了37届,博览会展览面积达7万平方米左右,展品约8000台(套),参观人数多达6万人次。博览会期间,累计举办国内外技术交流会近120次,近7万人参与交流。2007年开始举办“国际制药机械研讨会”,吸引了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美国、德国等35个国家的大使、参赞以及相关商会、协会、著名企业的代表莅临。
自1992年起,我国制药装备已在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德国等15个国家展出。近年来,我国制药装备产业的实力及产品性价比的优势引起了很多国家药品生产企业、制药装备制造企业及经销商的关注。目前我国制药装备已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以及我国香港等近90个国家和地区。
三十年来的成就,在中国制药装备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的道路更长,任务更艰巨,需要制药装备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继往开来,在争做制药装备强国、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道路上,谱写更灿烂的篇章。
石青
2009年7月1日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于2009年编制的《中国制药装备行业改革开放30年画册》

以下内容摘自该画册的“第二部分 企业篇”

上海江南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江南制药机械有限公司(原浙江省瑞安市江南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创建于1989年。2000年,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在上海新建办公楼、厂房,占地面积为56亩、建筑面积达23万平方米,其中厂房面积为16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平板式泡罩包装机,于1999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0年其装盒机产品通过CE认证,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2项。该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年销售额从1989年的26万元增长至2008年的7000万元,年销售额最高时达1.2亿元,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到美国、俄罗斯、东南亚、中东、大洋洲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目前国内泡罩包装机年产量最大的生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