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苦恼

最近,笔者采访了浙江瑞安市江南包装机械厂厂长杨益君。他发明的《江花》牌DGB-250多功能辊板式铝塑泡罩包装机,人们已不再陌生。该产品在“93春季全国药机会”上订出50台,成交额达300多万元,第四次创同类产品最高记录。近年来,用户对该产品赞誉日甚。上海医药设计院技术开发公司被该产品的优良性能和及时周到的售后服务所感动,这家公司的滕其初经理来信说:“本公司今后的铝塑泡罩包装机只销售‘江南’一家的。”感谢信、订货单纷至沓来,市场不断扩大,事业蒸蒸日上,以致出现了“‘江南’没有推销员”。
为此,不少新闻单位先后报道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但作为厂长的杨益君并没有因此而得意,恰恰相反,从杨厂长的言谈中还流露出了不少的苦恼。
“愁钱”,杨厂长很直爽地说:“目前企业应收货款已达数百万元,原定新厂房于6月竣工,现因资金不足而未能如期落成,我曾邀请朋友们8月份来厂参加庆典活动,看来也只好失信了。”说到这里,杨厂长面露愧色。但他又说:“用户的困难可以谅解,所以不管怎样,我们仍然及时发配件、照样上门服务,从不计较费用,一切为使用户满意。”
笔者顺手拿起他们写给用户的催款信,觉得很有特色。信中首先询问了用户是否需要帮忙,并请多提意见,字里行间足见其诚心!此刻,我在祝愿这种“江南精神”能够早日感动上帝的同时,也有了一丝担忧——“三角债”犹如一条毒蛇缠绕在企业头上:医院欠商业,商业欠药厂,现在药厂又欠制药机械行业,如继续蔓延将势必阻碍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依笔者愚见:如果每个企业都能按市场需要安排生产,根据自己的财力确定技改项目,这恼人的债务链或许会早日解开吧。

(摘自1993年8月15日中国医药报作者赵莹 中国医药报辽宁记者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