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乡村走来•••••• 记辊板式铝塑包装机发明者杨益君

  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一个仅受过中等教育的农家子弟,从泥泞的乡村走出,刻苦自学发明了国内首创的多功能辊板式自动泡罩包装机,并获得三项国家专利,在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他,就是瑞安市江南包装机械厂厂长杨益君。
文革初期,17岁的杨益君被迫含泪离开校门。他种过田,当过木匠,面对农村落后的经济,他发誓要改变家乡贫困面貌。1975年,年仅23岁的杨益君开始走上了艰苦创业的道路。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解决了金加工与热处理等方面工艺难题,终于生产出当时紧缺的汽车活塞肖,产品经辽阳交通供应处、哈尔滨汽车公司鉴定完全合格。业务源源不断,破天荒红红火火办成了一个五金厂。1977年地区工作组进驻时竟被作为地下工厂而遭到查封,汇来货款全部被银行退回原单位。新婚不久的杨益君,只好咬牙卖掉全套家具偿还债务。他的心在流血,但他的创业精神得到了瑞安市通用印刷机械厂领导的赏识而被聘任为该厂供销科长。
1985年杨益君看到印机行业已较成熟,生产厂家多,经济效益差,同时发现国内制药机械行业的药品泡罩包装已成萌芽状态(落后的瓶装方式将被淘汰),而目前这类设备还要靠进口,每台需17万美金。机不可失,于是他立即来到国家医药总局、上海医药设计院、上海中药一厂等部门与单位,着手搜集国内外有关最新技术资料。据专家论证在国外辊筒式泡罩包装机已有被平板式机取代的趋势。他于是决定吸收二种机型的各自优点,并结合印刷机械结构特征,试制辊筒运行板式模具,正压成形(故称之辊板式)。他节衣缩食,自筹资金,苦苦思索反复推敲,无论在吃饭、睡前还是坐车、上厕所,机器的构思就象影子一样紧紧缠住他的大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国机械行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遍布,专家技术人员强手如林的情况下,这位毕业于社会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的农家子弟终于巧妙地解决了该机的同步问题,发明了国内首创的DGB-250多功能辊板式自动泡罩包装机。
该产品于1989年10月在上海“全国秋季药机订货会”上由于结构独特、性能可靠而大受青睐。1990年列入“浙江省重点技术开发项目”。1991年7月在省计经委的组织下,由省包装公司主持通过了省级新产品技术鉴定,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公认可替代价格高于它10多倍的进口设备。
荣誉,伴随着辛勤的汗水接踵而来:由国家科委主办的“第3届全国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上该机荣获金奖,并被省经委选为“浙江精品”,参加长沙“1991年秋季全国药机订货会”,该机压倒群芳,订货量居全国同行业之首。
春风又绿江南岸,今天由杨益君等同志创办的江南包装机械厂已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他并未就此满足,在“求实创新”的条幅下,杨益君正面对着未来,规划着新的蓝图······。

作者瑞安市宣传部夏海豹,刊载于1992年5月8日温州日报